进入初夏,手足口病开始复燃,由于此病传染性极强,尤其是在幼儿园、小学校等人员密集且接触密切的场所。新闻报纸上不鲜有小儿因手足口病死亡的报道,弄得家长们人心惶惶,闻其色变。其实,恐惧源于未知,切实了解之后我们会发现手足口病其实并不可怕。
手足口病的治疗和护理
与其他病毒感染一样手足口病是自限性疾病,抗病毒药物和干扰素可以缓解病情、减少合并症,但并没有特异性的治疗药物,因此家庭护理显得尤为重要。通常没有合并症的患儿可以在家治疗护理。
一般护理:休息,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对症护理
针对发烧的护理:使用物理和药物降温的方法,注意补水。
针对皮疹的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更换棉制内衣,修剪指甲避免过度搔抓,以免造成皮肤损伤和感染,皮肤瘙痒处可局部外涂炉甘石洗剂,当疱疹破裂并伴皮肤继发感染时,可局部外用抗菌药膏(千万不要用含激素的药膏)。
针对口腔的护理:常用温凉开水或淡盐水漱口。针对口腔内水疱破溃后的小溃疡,可适当使用药物保护创面促进溃疡愈合。
饮食护理:患病期间,孩子的消化功能减弱,饮食上应给予易消化的营养食物。出疹期间,尤其在口腔内水疱破溃成小溃疡期间,可以多给予一些温的流质饮食。伴有口腔溃疡症状的患儿对维生素B2和维生素C需要量大,疾病期间的饮食中可以多配合此类含量丰富的新鲜蔬果。病愈后可及时补充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手足口病的流行规律
无明显的地区性:由于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较短时间内就可能发生大流行。常常2~3年会有一次规律性的高峰。暴发流行几乎每年在世界各处都会发生,大多局限在某一地区,也可能引起大规模流行。
较明显的季节性:近年疫情报告的资料显示,手足口病四季均可发生,但由于肠道病毒更适应潮湿、温热的环境,因此以春、夏、秋季发病率较高。近年各地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手足口病发病形式与以往只有一个高峰不同,呈现两个发病高峰——6月和12月,所以冬季也不可忽视预防!
人群聚集性:暴发流行时,幼儿园、托儿所、学校等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为主要流行区域,呈现群体发病现象。
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
主要根据症状诊断。此外,实验室诊断标准:
1、病毒分离:从咽拭子或咽喉洗液、肛拭子或粪便、脑脊液或疱疹液,及其他组织标本中分离肠道病毒。
2、血清学检查: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中IgG抗体4倍以上升高。
3、核酸检查:咽拭子或咽喉洗液、肛拭子或粪便、脑脊液或疱疹液,及其他组织标本中检测到病原核酸。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感染肠道病毒后,一般有3~7天的潜伏期。这期间,患者不会有任何症状,但是体内病毒大量复制。 前驱期: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只是发烧、咳嗽、头痛、食欲不好等症状,无法与普通感冒相鉴别。 症状明显期: 大部分手足口病的症状较为轻微,预后良好,仅表现为皮疹、口腔炎,有时伴发热,病程约1周左右后完全康复。在类似感冒的前驱症状后的当天或第二天即会出现皮疹。典型的皮疹主要散发在手心、足心、口腔黏膜、肛周,少数患儿可发生在四肢及臀部,躯干部极少见。皮疹为粟粒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玫瑰色斑疹或斑丘疹先发生于手指屈面及其掌面、脚趾和脚掌等部位,出现1天后,即有部分皮疹形成米粒或豆粒大小(直径约1~3mm)的清晰水疱,通常并无痛感,数量多加之汗液刺激会出现痒感,过度搔抓会导致继发感染。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类似咽峡炎的症状,硬软腭、舌尖、舌侧缘、两颊、唇齿黏膜可陆续出现散在的白色小水疱,水疱破溃成小溃疡后有疼痛感,会影响到进食(婴幼儿表现为流口水、拒食)。发热是主要伴随症状,但通常体温不高。
保护易感人群:手足口病流行季节或地区,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目前尚无特异性疫苗预防。全球已知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各型之间不存在交叉免疫(若是曾得过手足口病,只对曾感染过那种(型)病毒有免疫力)。
隔离传染源:患者隔离时间应为发病后不少于两周,或症状消失后一周。
切断传播途径:疾病流行季节和地区“勤通风、勤洗手、常消毒、吃熟食、控传染”是关键。
贴士:患者的粪便可用生石灰以1:1比例消毒;水杯、奶具和餐具等可煮沸消毒;玩具可用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或紫外线照射30分钟,衣物和床品等可用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或阳光暴晒。
解读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并不可怕。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才能更有效预防控制疾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型)肠道病毒引起的,以婴幼儿发病为主的,以口、手、足、肛周发生疱疹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2008年5月,卫生部将其列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
手足口病的元凶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型)肠道病毒引起的,当然,并非所有的肠道病毒都会引起手足口病,目前,全球所呈报的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的4、5、9、10、16型,B组的2、5、13型,以及埃可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在非流行期时,以散发病例为主,各种(型)肠道病毒都可检出;当暴发流行时,常以一种病毒或少数几种病毒为主。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我国主要以CoxA16为主,EV71少见。 柯萨奇病毒和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在外观上无法区别,只是EV71引起手足口病发生并发症或重症的机会较前者大。
肠道病毒的耐受性
肠道病毒对外界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肠道病毒对多种化学剂均有一定的抵抗力,75%的酒精也不能将其灭活。但在紫外线及干燥环境下会变得脆弱,对高温敏感,100℃以上立即死亡,此外,高浓度的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可将之杀灭,甲醛和碘酒消毒一定时间能将之灭活。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
手足口病的患儿和无症状带病毒者为主要传染源。 患者皮肤皮疹或水疱破损处,口腔分泌物、粪便等常带有大量病毒。发病第一周的传染性最强。 无症状带病毒者在手足口病的暴发流行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些人(隐性或显性感染后)并无表现出相应的症状,不会引起公众和医生的注意,但他们体内含有大量可导致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极易传播给健康易感人群。例如无症状带病毒的成人可将病毒传染给居家的婴幼儿。
手足口病的传染途径
直接接触传播:粪便、皮肤皮疹或水疱破损处以及口腔中的病毒可直接污染所接触到的人。
经消化道传播:粪便、皮肤皮疹或水疱破损处以及口腔中的病毒可污染环境中的物品,被肠道病毒污染过的毛巾、水杯、奶具、餐具、玩具、衣物、床品、食物、水源等,都可经手—口传播病毒。
经呼吸道传播:患者通过大声说话、咳嗽、喷嚏等方式将病毒通过飞沫传播在空气中,当空气中病毒达到较高浓度时,就会传播给同一环境中的健康易感者。
医院交叉感染:收治过手足口病患者的诊室或候诊区,若通风条件差,公共设施无法及时消毒,易造成患者之间交叉感染。因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引起感染手足口病的也有报道。
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
手足口病在暴发流行时,任何年龄段的人均可感染发病。 最易感染发病的是学龄前儿童:学龄前儿童(3~6岁)的免疫系统并未发育完善,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较成人差;托儿所、幼儿园、学校等是这些儿童聚集密度最大的地方;且卫生习惯仍较差,玩具用品等经常共享;加之手足口病的潜伏期和前驱期症状不明显,易被误诊;因此手足口病容易在托儿所、幼儿园、学校中迅速蔓延。
成人感染也有发病的风险:成人大多以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免疫力较差的成人也会像儿童一样发病。成人手足口病的皮肤症状和儿童相似,有些症状甚至比儿童会更严重。
原上海市儿童保健所儿科医生余高妍的微刊 http://kan.weibo.com/kan/3534986880301119
和睦家药师冀连梅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u/2469840975
和睦家儿科医生崔玉涛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cuiyutao
和睦家全科医生王惠民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u/1773129131
以下内容来自王惠民新浪微博
王惠民:北京和睦家医院 全科医生 医学博士
1、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毒性感染,幼儿常见,但是大人也能得。可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不止一种,因此得过的孩子,以后也有可能再得。由于是病毒感染,大部分时候这个病自己会好,典型的症状是先发烧,嗓子疼,流口水,不愿意吃喝。一两天之后在手脚上出红色一粒一粒的红点或水泡,不痒。大约一周之后就自己好了
2、手足口病是這個季節常看到的兒童疾病,這幾天就見到好幾個,是病毒性感染。 它是可以不做任何治療就可以治癒的病。抗病毒或頭包類的抗生素對此病沒有幫助,做家長的要淡定,過幾天會自己好。低燒,胃口降低都是正常必經的過程。補充水分,別吃太酸的,冰激淋倒是可以緩解疼痛,不妨试试看。
3、由于手足口这个病主要是凭临床表现来诊断,如果病人没有所有的症状,医生大概只能说是”疱疹性咽炎“ 或病毒感染引起的疹子,无法确认是手足口。除非患者身边的兄弟姐妹或同学才得过手足口,我们也许可以说大概是了。不管如何,这些都是病毒性感染,治疗就是症状缓解, 等它自己好,一般一周左右。
4、不建议手足口病吃抗生素或涂什么抗病毒的药,因为是不对症,没有意义,没有帮助。至于食物西医似乎没有禁忌,等到宝宝嗓子好点了要吃什么就吃什么。挂水没有必要,除非孩子口腔里溃疡严重,无法进食,有脱水的现象。
5、手足口是这个季节常见的病毒性感染,引起它的病毒不只一种,临床表现也因人而异,有些人没有症状,有些人则有典型的发烧,疱疹性咽炎,加上手脚长疹子。还有些人的症状可能在这两极的中间,只有嗓子疼,或只有起疹子,而且还不一定是在手脚上。
6、再次提醒家长,手足口病是病毒感染,目前没有任何药可以让它好得快一点,像感冒一样,只能耐心的等它自己好,一般大概一个星期,如果去医院被开了头孢,利巴韦林,健儿清解,或鱼腥草等药,别吃了,把它当诊费就算了。如果发烧不舒服,吃点泰诺林或美林止痛退烧还有些帮助。
7、手足口病可以由不同的病毒感染所引起,绝大多数都可以自己好。当然有些特殊的情况如由肠病毒71型所导致的手足口病,确实有致命的可能,尤其是5岁以下的小孩。这类型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可以破坏中枢神经,导致脑膜炎,类似小儿麻痹的症状,肺积水等问题。
8、如何判断是得了会致命或不致命的手足口病病毒?这个目前没有很好或及时的方法,只能看病情如何发展,如果典型的喉咙痛,发烧,胃口差,疹子过了几天之后没有改善,孩子有持续性发烧,呕吐,精神不振,抽筋等现象,那要注意了。绝大多数的病人不会这样,也没有预防或治疗的药。
9、手足口确实偶尔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脑膜炎甚至死亡等,但不是“很多儿童”,而是极少数,只不过那极少数比较容易被媒体关注让大众觉得这是什么天塌下来的大病。由于不同的病毒可以导致手足口,有些“毒性”比较强的如肠病毒71型确实比较可怕,尤其对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如6个月以下的。
10、关于手足口病的预防:预防手足口病不太容易,因为许多感染到的孩子在发病前的一天就可以开始释放病毒传染给其他小朋友了,所以等到症状出现的时候,身边的同学或弟妹可能都已经被传染了。话说回来,勤洗手,保持充分的睡眠,不要太劳累应该会降低受感染的几率吧。
11、分享图片手足口的传染途径会飞沫,口水,粪便,水泡里的液体。病人发病的前一天就可以开始传染病毒,一个星期后就比较不具传染力了。被感染到的孩子大部分没有症状,有症状的孩子大概在感染后3-7天发病。大人跟大孩子也可以得,前天才看到个13岁的有很典型的症状。
以下内容摘自崔玉涛新浪微博
崔玉涛:北京和睦家医院 儿科主任
1、初夏交季,手足口病可能复燃。对待手足口病家长不要过于惊慌,这是一组肠道病毒引起的病毒感染,因主要侵犯手、脚、咽部、肛周等部位而形象地得名。先期高热,继之出现这些部位皮疹。手脚部位的皮疹于几天后消退,而口腔内皮疹,消退过程中会形成小溃疡,出现退热后几天内的进食困难。
2、不要被“手足口病”这个名词所吓倒。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颊炎为同类病毒所致,但似乎可怕程度不同。有位妈妈祈求我们不要诊断手足口病,而换为疱疹性咽颊炎。其实,不论何种诊断,患病孩子的状况最为重要。精神状况好或哭闹不止,要比极度疲惫、发蔫强得多。名词不代表患病严重度。
3、一组肠道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只有其中的肠道病毒71(EV71)会引起比较严重的后果,但发生率极低。为能早期确定是否为EV71所致,可于发热24小时后,抽血进行EV71-IgM抗体快速检测,1-2小时即可得知结果。绝大多数患儿都是非EV71所致,只是类似上呼吸道感染过程,家长不必过于惊慌。
4、绝绝大多数的手足口病患者预后很好,但此病传染性较强,特别是在幼儿园、小学校等人员密集且接触密切的场所。建议家长发现孩子发热,暂时将孩子留在家中或请教医生确定原因。若确诊为手足口病,及时通知学校、幼儿园。医务人员会按照传染病法的规定及时上报给当地疾病预防机构。
5、手足口病为一类肠道病毒引发的病毒感染,只有病毒EV71感染相对严重,但发生机会很低。目前没有疫苗可预防。其实,家长也不要通过限制孩子的外出活动,或限制与外界接触,来预防此病发生。有时大人还会带菌。遇到孩子生病,家长不要恐慌,及时请教医生,采取正确处理,不迷信抗生素。
6、手足口病是典型病毒感染,抗生素是没有治疗效果的。孩子患此病后,主要是支持疗法。退热、多饮水、按时排便等。如果孩子没有特别的严重症状,可以在家观察和护理孩子。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交叉感染。
7、手足口病早期就是普通感冒的表现,手、足、口咽部出现红点才会比较肯定诊断。一般的化验检查没有办法确诊。抗生素没有办法杀灭病毒,所以不是合适的治疗药物。对症治疗情况下,如果出现严重表现随时就诊。
8、没有非常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轻型手足口病与普通感冒没有差别,家长不必恐慌。只要医生检查确定为轻型,控制体温不超过38.5度,对症使用一些针对咳嗽、流涕的药物,多饮水,然后耐心等待3-5天。积极采取输液等治疗,整个病程也是3-5天。
9、不论是手足口病,还是疱疹性咽颊炎,或者是其它病毒、细菌感染,只要体温恢复正常,就意味病情急期已度过,开始进入恢复期。恢复期可能还会出现一些后续症状,比如:咳嗽(呼吸道感染后)、皮疹(幼儿急疹)等。后续还会存在一定天数。此间可以使用一些对症的药物。
10、包括手足口病、疱疹性咽颊炎、幼儿急疹在内的病毒感染都不应使用抗生素。非重症病人,急性期在3-5天。整个病程7-10天。对于细菌感染,如果使用了抗生素,就应足量足时间使用。抗生素疗程一般应该在5-10天。阿奇霉素建议使用三天,是因为此药代谢周期长,连服三天可起到6天的作用。
11、疱疹性咽颊炎和手足口病都会出现咽部小泡样红点,2-3天后出现多个小溃疡。此时,孩子会感到咽部疼痛,拒绝吃饭,甚至拒绝吃奶和喝水。此时,家长尽可能鼓励孩子喝些偏凉的水或稀粥。如果实在如量不足,出现轻度脱水,还要静脉输注葡萄糖盐水。再过2-3天会逐渐好转。所以,家长要等待。
12、现很多孩子患有疱疹性咽颊炎或手足口病。首先应初步判断孩子病情轻重。如精神好,即使高热也不是重症的表现;如精神差,说明病情较重,应及时请教医生。轻症疱疹性咽颊炎或手足口病病程在5-7天,不需使用抗生素,只需对症治疗;重症病例往往合并细菌感染,需根据医生判断进行治疗。
13、病毒感染同时可并发细菌感染,但机会并不多。若出现并发细菌感染,一定会有特别的表现或检验支持。比如:感冒基本好转(体温已正常,咳嗽也减轻)的情况下,又出现高热等;轮状病毒肠炎期间出现了脓血便;手足口病时咽部溃烂,同时血液白细胞、中性细胞和C反应蛋白很高等。
14、病毒感染的传染期一般为2周。开始时间不是发病时,而是被感染时。其实孩子出现疾病表现,至少接触到病毒已3天。再有,如果孩子体温恢复正常,就说明病毒在体内复制基本结束,传染性也就大大降低或消失了。
15、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颊炎都是病毒感染,不应使用抗生素。由于两病都会造成咽部出现疱疹、破溃、部分出现“继发感染”。如果真出现继发咽部细菌感染,多半只能添加抗生素了。鼓励孩子不断喝水,冲洗咽部,是最为有效的预防咽部继发感染的方法。抗生素只治疗细菌感染,不能预防。
16、患有疱疹性咽颊炎、手足口病或其它咽部感染时,肯定出现进食水困难。为鼓励孩子多进液体,可提供果汁、奶或白水。但从清理口咽部,预防咽部继发感染角度来说,只有白水可以取得清洁口咽部效果。如进食果汁后不喝2-3口白水,果汁中糖分会附着于损伤的咽部,更容易出现继发细菌感染。
17、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同出自肠道病毒感染。孩子需受两度侵扰。1、发烧期。头3-5天,出现高热,多饮水和适时服退热药。2、咽部溃疡期。几天后,咽部疱疹破溃,形成众多咽部溃疡,表现出剧烈咽痛,拒食水。家长一定要鼓励孩子多饮水。对待此病,只有坚持,没有特效药。
18、患疱疹性咽颊炎或手足口病的孩子肯定不愿喝水,因为咽部剧痛。但喝水相当重要。不仅可避免脱水,利于退烧,而且更重要的是预防咽部溃疡处出现细菌二重感染。仅为了补水可借助静脉输液,可预防咽部细菌感染只有靠喝水,而且只有喝白水才有效。预防咽部二重细菌感染,尽可能缩短病程。
约0.3%的患儿可能发展为重症,如果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挽回生命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如出现下列情况提示有危重症可能:若精神萎靡、烦躁不安、高热不退(体温持续≥39℃,药物及物理降温效果不佳)、频繁呕吐、肢体震颤或无力、呼吸心率明显加快、身体出汗部位不对称等及3岁以下拒食的患儿应及时就医;若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皮肤出现大理石样花纹等需紧急就医。
转归期:体温下降,皮疹初若无继发感染,一般2-5天内水疱逐渐干燥,形成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