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了解婴幼儿大便的特点,不做大便的奴隶
婴幼儿期胃肠道发育尚未成熟,喂养方式和食物种类又在不断变化,加上容易感染疾病,所以这期间的大便性状确实经常会发生改变。今天,我教大家观察宝宝的大便和快速看懂大便常规。
首先,大致了解婴幼儿各期的正常便便:
1、新生宝宝的便便:新生宝宝一般在出生12小时内开始排出墨绿色(亦或说黑色)的、黏稠的、无臭味的胎便。是由上皮细胞浓缩的消化液及胎儿时期喝下的羊水组成。早产儿由于胎便形成较少,肠蠕动乏力,通常胎便排出延迟,若排出延迟超过24小时,须排除消化道畸形。胎便约在3~4天内排完。此后,大便颜色逐渐呈黄色。
2、母乳喂养宝宝的便便:母乳喂养宝宝的大便呈软膏状,大都为淡黄色,偶尔呈淡绿色,可见到奶瓣,无明显气味或略有酸味。母乳具有轻泻作用,所以一天十次大便不算异常;母乳容易消化吸收,所以十天一次大便也很正常(攒肚)。一般在逐渐添加辅食后大便次数减少,1岁后减为每日一次左右。
3、奶粉喂养宝宝的便便:奶粉喂养宝宝的大便呈泥状,大都为金黄色,偶尔呈绿色,常可见到奶瓣,无明显气味或略有臭味。奶粉喂养宝宝比母乳喂养宝宝的大便次数一般要少,通常一天1~4次。
4、混合喂养宝宝的便便:大便的性状、颜色、次数等都介于母乳喂养宝宝和奶粉喂养宝宝之间。
5、辅食添加后宝宝的便便:辅食添加后宝宝的大便逐渐成形,大都为黄色或褐色,也可呈现吃入的某种食物的颜色,可见到未消化的食物颗粒,有(氨)臭味。若加蔬菜水果,大便外观会逐渐接近成人;初加菜泥时,常有少量绿色菜泥随大便排出,不用紧张,这是新增辅食的常见现象,多观察即日,如果无明显不适可以继续添加,等宝宝肠道适应后大便会逐渐恢复正常颜色。辅食添加后宝宝的大便次数并不一定,一天1次或一天3、4次均有可能。
6、正常吃饭后宝宝的便便:正常吃饭后宝宝的大便基本成形,大都为深黄色或褐色,偶尔可见到未消化的食物颗粒,(氨)臭味较之前加重。正常吃饭后宝宝的大便次数可能较之前会减少,排便逐渐规律。
接着,从气味、颜色和性状上来分析究竟是正常还是异常的便便:
气味:
1、酸臭的便便:辅食添加前宝宝的大便会略有酸味。如果大便有明显的酸臭味,可能因为进食了酸味的食物,或者与脂肪类和淀粉类食物消化不良有关。
2、腥臭的便便:腥臭味的大便通常可能是感染或非感染性腹泻。明显腥臭味的大便通常表示消化系统有出血。
3、臭鸡蛋味的便便:臭鸡蛋味的大便也被形容成是奇臭无比的大便,这通常与蛋白质食物摄入过多有关。
颜色:
1、黑色的便便:黑色食物和铁剂或含铁丰富的食物容易让大便变黑。胃和十二指肠出血,量又不是很多,大便也会呈现黑色。
2、绿色的便便:含叶绿素的食物,过度喂养或饥饿,铁剂或含铁丰富的食物都会让大便呈现出现绿色。绿色泡沫状的便便可能与乳糖摄入过多有关,也可能与食物过敏有关。绿色稀便可能与感冒受凉有关。
3、红色的便便:首先考虑是否进食了大量的红色食物。红色在几分钟内自然褪色的考虑是正常脱落的肠粘膜,红色在几分钟后逐渐变黑的考虑是血液。如果考虑是血液,若血液和大便混在一起,多考虑是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大出血也会呈现红色;若血液只是附着在大便表面,要考虑痔疮。
4、灰白色的便便:出现白陶土样大便,可能存在严重的黄疸,或胆道阻塞。
性状:
1、油油的便便:常提示食物中的脂肪过多了。
2、水样的便便:出现蛋花汤样或者水样的便便通常提示存在感染。
3、有血丝的便便:混于大便中的血丝常常与食物过敏和肠道感染有关,附着与大便表现的血丝常常由于肛裂所致。如果伴严重的哭闹,但没有发热,要考虑肠套叠。
4、有黏液的便便:如果有呼吸道疾病时,可能是吞入消化道的痰液。辅食添加阶段也可能是蔬果类食物摄入量太多了。当有黏液脓血时提示可能有细菌感染。
5、有泡沫的便便:常提示食物中的淀粉或糖份过多了。宝宝哭闹时间过长,吞咽下大量空气,大便中也会混有泡沫。当然,一些感染性疾病时,也会出现泡沫样的大便。
6、有奶瓣的便便:正常大便会有奶瓣。过度喂养,摄入超过自身消化能力时,大便中也会有奶瓣。奶粉冲泡过浓或对奶粉不适应时,大便也会出现奶瓣。
7、未消化食物颗粒的便便:正常辅食添加过程中大便会有未消化食物颗粒。过度喂养或某种食物摄入过多,食物做得不够细软宝宝无法消化时,大便都会有未消化食物颗粒。
最后关于大便常规,你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1、大便常规的化验单以“一”代表结果正常,以“±”代表结果可疑,以“+”表示阳性,并且从“+”到“++++”表示递增的严重程度。
2、若大便有黏液、脓血,大便常规白细胞和/或红细胞>10-15个/高倍视野,结合病史可考虑为细菌感染,并需进一步做大便培养+药敏。
3、若大便呈稀水样,大便常规未见或偶见红/白细胞,结合病史可考虑为病毒感染或并发乳糖不耐受。
提醒:送大便常规时,应将新鲜排出的大便,取指甲盖大小,放进干净的小盒或保鲜袋内,1~2小时内送至医院检查。有时候,一次大便常规检查不一定能确诊,必要时应行多次检查协助诊断。
二、孩子便秘多是家长惹的祸
儿童便秘的症状:
如同成年人一样,儿童的排便模式也因人而异,有时候很难分辨孩子是不是真的便秘。有的孩子可能两三天都没有一次排便,但不算是便秘;有的孩子可能排便频率很高,但却很难排出大便。另外,有的孩子每天都拉很少一点大便,便秘就可能不被发现——因为大便其实都积聚在孩子的肠道里没完全排出来。如果你怀疑孩子发生了便秘,最好密切观察是否有如下症状:
1、新生儿,大便质硬,而且少于每天一次。但纯母乳喂养的孩子除外。
2、大一点的孩子,大便质硬,而且三四天才排一次便。
3、任何年龄的孩子,大便体积大、又干又硬,而且在排便时伴有腹痛。
4、在一次大的排便之后,有很短一段时间的腹痛减轻。
5、大便表面或内部有血。
6、每次排便的同时肛门处排出一点点有大便颜色的脏东西。
各年龄阶段宝宝便秘的表现:
母乳喂养导致的便秘比较少见,如果母乳婴儿出现便秘,更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的,而并非饮食因素。出生3-6周后,有些吃母乳的婴儿甚至一周才大便一次,这也是正常的,因为母乳在婴儿的消化系统里留下的固体残渣很少。只要粪便仍然是软的(不比花生酱硬),而且孩子各方面都正常,体重稳定增长,定时吃奶,就没问题。(攒肚)
吃配方奶的婴儿每天至少应排便一次,如果排便不到每天一次,而且排便时因大便坚硬而显得吃力,她可能就是便秘了,应该去看儿科医生。
婴儿期发生的便秘有可能持续终生,如果孩子在长大后没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或经常憋便的话,问题还会加重。憋便造成的大便积留高发于2-5岁、正在学习独立上卫生间、学习控制大小便的孩子身上。大一点的孩子不在家时也可能会憋便,因为她们不愿意使用自己不熟悉的厕所,这也会使问题进一步加重。
宝宝便秘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引起宝宝便秘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肠管肛门器质性病变、肠管功能紊乱引起的便秘,通常须由外科手术矫治;一类属食物性、习惯性便秘,绝大多数的婴幼儿便秘都由后者引起。
宝宝便秘的可能原因有:
一、家长喂养不当:
1、进食不足:主要是小婴儿进食太少,消化后食物中的液体被吸收残渣少,致使大便减少,便稠。如果进食中糖的含量不足也会导致肠蠕动减弱导致大便干燥。因为孩子长时间营养不足也会导致腹部和肠壁的肌张力减弱也会导致便秘。
2、膳食成分不当:
⑴、给孩子进食大量的蛋白质食品,尤其是动物性食品或者补充大量蛋白粉,而较少进食含有碳水化合物的谷类食品,造成肠道细菌分布和种类发生改变,致使肠道发酵过程减少,所以大便呈碱性而干燥。
⑵、过量补充钙剂:造成钙与牛奶中的酪蛋白结合,使得大便中含有大量的不能溶解的钙皂,也会造成便秘。
⑶、食品中膳食纤维过少:一些孩子偏肉类少吃或不吃蔬菜和水果或用水果代替蔬菜,使得食物中的膳食纤维减少,也会发生便秘。
⑷、有的孩子食物过于精细,尤其是1岁以后的孩子还吃泥状食品或者细碎的食品也会造成便秘。
⑸、家长将配方奶粉冲调的浓度高,造成肠道渗透压高,又不及时补充水(正常应该2次奶之间喂一次水),造成大便干燥。
⑹、提前喂食鲜牛奶,鲜牛奶中蛋白质含量高,酪蛋白所占比例高达80%,其矿物质含量过高,分子大,与胃酸结合形成不易消化的酪合物引起大便干燥。
二、生活环境不稳定:孩子生活不规律,如经常换生活环境生活不稳定;
三、生活习惯没养好: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按时排便习惯,难以形成或者不能形成良好的排便条件反射而引起便秘。
四、药物原因:长时间使用泻药、补铁药、抗惊厥药、利尿药、抗胆碱能药、抗酸药物,使肠蠕动减少而致便秘。
五、疾病原因:一些疾病造成肠壁肌肉乏力,功能失常造成便秘,如佝偻病、呆小症、皮肌炎、先天性肌无力等。交感功能失调也会造成腹部肌肉无力或者麻痹而造成便秘。
六、生理异常:一些孩子先天性生理异常,如巨结肠、肛门裂、脊柱裂、肛门或直肠狭窄、肿瘤都可以引起便秘。
七、心理因素:突然环境或生活习惯改变、受到意外精神刺激、或去陌生的地方、初去幼儿园、换保姆或看护人等产生的紧张焦虑等等都可以造成便秘。
便秘的治疗:
轻微或偶尔的便秘,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技巧来减轻病情:
一、咨询儿科医生,能不能给孩子多喂一点水或者西梅汁。另外,水果(特别是西梅和梨)一般都可以帮助便秘的孩子。
二、已经开始吃辅食的孩子,如果出现便秘,可能需要在孩子的日常饮食中添加一些高纤维食品,包括西梅、杏、李子、葡萄干、高纤维的蔬菜(豌豆、大豆、西兰花),以及全麦麦片和面包等。同时,尽量少吃米饭、香蕉以及非高纤维的谷类食品或面包。增加每日水摄入量也能帮助缓解便秘问题。
三、在一些更严重的病例中,儿科医生会为孩子开一些温和的缓泻药或灌肠剂。在咨询儿科医生意见之前,千万不要擅自给孩子服用任何类型的非处方缓泻药或软便剂。
导泻药是通过促进排便发射或是促进排便,以起到治疗便秘的作用。儿童便秘常用导泻药物有以下几类:
1、润滑性泻药:如开塞露等,润滑刺激肠壁软化大便。药物作用温和,但易产生依赖性,故不宜长期使用,只适合应急使用。
2、渗透性泻药:糖类渗透性导泻主要是乳果糖,几乎不被小肠吸收,在结肠被肠道菌群分解,不影响生长,比较适合治疗慢性便秘。
3、促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吗叮啉),通过增加胃肠动力,促进肠蠕动。
4、刺激性泻药:如酚酞(果导)等,药物本身或者其代谢产物刺激肠壁,使肠蠕动增加而促进排便。部分患者会有腹痛,排便后腹痛自行缓解,因作用强烈,药品本身具有刺激性,较少使用。
5、容积性泻药:如小麦麸皮、魔芋、琼脂等,主要为含纤维素物质。因作用较弱,与饮食调整差别不大,故临床已少用。
6、微生态药:调节肠道菌群,具有治疗腹泻和便秘的双向作用。
解除宝宝便秘的问题,还是要以预防为主,药物治疗只能在一时缓解孩子便秘的问题,无论使用哪种导泻药物,都务必咨询医生。
预防便秘:
1、量母乳喂养,母乳不够或者不能母乳喂养的孩子应该选择配方奶喂养,且按照配方奶冲调方法进行冲调。
2、尽量保证孩子生活规律,逐渐训练和培养孩子定时大便的良好习惯;当孩子长大到可以开始接受上厕所训练,每天都要求孩子在马桶上坐一会。给孩子一本书或一个玩具,让她放松下来。鼓励孩子坚持坐在马桶上,一直到出现排便,或者到15分钟。如果孩子做到了,记得鼓励她;如果没做到,也应该用一些积极的语言来鼓励她。
3、每天保证足量饮水,最好是白开水;
4、保证每天蔬菜和水果的入量;
5、对于还没开始学习上厕所的孩子,预防便秘的最佳方法是给她提供高纤维的饮食。而且随着孩子长大,饮食中的纤维素含量也应该增加。1岁以后适当添加粗粮,食物不要过度精细。
6、人工喂养的孩子,两次奶中间喂水一次。
7、婴幼儿避免高蛋白饮食。如果已经综合采用了高纤维饮食、增加液体摄入量、培养排便习惯等方法,孩子还是不能正常排便,那她可能是有意识地在憋便。那就应该咨询儿科医生,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每个孩子的病情都可能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孩子憋便的习惯都是在学习上厕所的阶段养成的。(注:所以要避免让孩子在大便时受惊吓或训斥。)
要点小结:
1、儿童的排便模式因人而异,有的孩子可能两三天都没有一次排便,但不算是便秘。
2、已经开始吃辅食的孩子,预防便秘的最佳方法是给她提供高纤维的饮食。
3、要避免让孩子在大便时受惊吓或训斥。
4、千万不要擅自给孩子服用任何类型的非处方缓泻药或软便剂。
三、小宝宝几天不拉便便,原来是攒肚了
何谓“攒肚”:
出现攒肚儿的宝宝多为母乳喂养儿。这是因为宝宝在满月后消化能力逐渐提高后对母乳能充分地进行消化、吸收,致使每天产生的食物残渣很少,不足以刺激直肠形成排便,最终导致的一种常见现象。正常的母乳喂养婴儿大便中水份占干湿比重的80%。其中有形成分内的三分之二是食物残渣,三分之一是肠道正常细菌,还有微量的矿物盐类、胆色素及衍化物、脱落的肠上皮细胞等。这些细菌是对人体有益的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粪链球菌等,它们能充分的分解食物残渣产生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供人体吸收利用,与人共生共存。而母乳喂养儿的大便中的有益菌群中主要就是这些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由于食物被充分分解食物残渣产生很少而不能及时形成对直肠的排便刺激而造成“攒肚”的。知道了这个道理,妈妈就可放心了,这是一种生理现象。
对于这种大便的状况还说明妈妈的母乳质量相当好,营养均衡,宝宝的消化能力又很好,才导致宝宝的肠蠕动不充分(因为太好吸收了,不用充分蠕动),致使出现“攒肚”的现象。
如何判断孩子是“攒肚”了?
1、纯母乳喂养或添加少量配方奶粉喂养,孩子排便间隔时间长,无痛苦表现;
2、大便不干结(金黄、质软)、排便无困难;
3、臭屁多。
攒肚和便秘的区别:
便秘是指孩子的大便次数和性状发生了改变。便秘不仅仅是指大便次数减少,更重要的是指大便硬结、干燥、排出困难。有时粪便坚硬擦伤了肠粘膜还会在粪便外粘有血丝或黏液,大而硬的粪块还会造成肛裂、肛门疼痛,使孩子食欲减退、腹胀、左下腹可触及粪块,这一点和攒肚是截然不同的。
@崔玉涛:排便间隔时间长并不意味是便秘。便秘指的是大便干结、排便困难的一种现象。排便间隔长,初期可尝试用开塞露协助排便。发现大便不干,就没必要再去纠结排便的间隔时间了,这属于“攒肚”。婴幼儿会有自己的排便规律,从每天几次,到几天一次,甚至一周一次。重点观察婴儿进食和生长情况。
专家说攒肚:
1、@崔玉涛:有些婴儿,即使母乳喂养儿,排便间隔可达数天,但大便不干。这种情况不是便秘,而是“攒肚”。只要排便间隔时间长,不影响进食,生长正常,无其它不适,家长不要紧张。不是每个婴儿都会每日排便一次,但随着辅食添加,特别是添加青菜(富含纤维素食品)后,排便逐渐规律,多为一天1次。
2、@崔玉涛:只要婴儿大便不干结,就不是便秘。仅大便间隔时间长,且无进食、情绪和生长问题,就不必紧张。这就是所谓的攒肚现象,与“上火”等无关。为此家长也不需做任何处理。很多攒肚的孩子,是因为胃肠吸收能力强的缘故。有些母乳喂养婴儿会出现攒肚。家长只要掌握了孩子排便规律即可放心了。
3、@张思莱医师:纯母乳喂养的孩子有可能出现攒肚现象,有的孩子可以连续7天不大便,但是大便接触后还是糊状大便,这种情况不需要处理,家长如果着急可以顺时针按摩腹部,也可以促进大便排出。一般这种情况大约在3~4个月好转。
4、@和睦家涂绘玲:很多宝宝2个月后大便次数开始减少,这是老话“攒肚”。因为孩子消化道吸收能力增强,形成食物残渣少,因此便次减少,表现为2-3天或7天左右排便一次。是生理现象,无需处理,更不用添加蔬菜水或水果水。
五、轮状病毒应对攻略
1、什么是轮状病毒?如何识别?
轮状病毒是在5岁以下的宝宝中多发的一种常见病,尤以6个月到2岁的宝宝最多见。一般常见于9月至3月,又称秋季腹泻。
轮状病毒主要表现为水样腹泻,伴有发烧、呕吐和腹痛。腹泻物多为白色米汤样或黄绿色蛋花样稀水便,有恶臭,但不含血或黏液,这点明显有别于细菌性腹泻。一般轮状病毒只可通过大便化验确诊。如果宝宝突发较为严重的上吐下泻,同时伴有高烧,大便无血无黏液,多为轮状病毒感染,请立即去医院,通过大便化验的方式确诊。在确诊病因之前,请拒绝一切的口服和静脉输液抗生素治疗。
2、如何护理感染轮状病毒的宝宝?
轮状病毒一般是经传染导致,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传染方式,也没有特效治疗的药物。一般因为自身免疫力和病毒的生命周期结束而痊愈,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轮状病毒没有特效药,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什么都不能做。最重要的就是要避免因为呕吐和腹泻导致脱水。轮状病毒只是短暂的难受,但是重度脱水却有可能危及生命。
1、 轻度脱水时,多喝白水或者其他补液饮料即可。
2、中度以上脱水就必须喝补液盐了,严重时需要静脉补液(挂盐水补液,不等于静脉使用抗生素)。因为细胞大量失水后,体内钾钠的含量会大幅降低影响心肌,如果再摄入白水,会更加稀释钾钠的浓度。判断脱水程度的标准很简单,如果6小时没有尿,哭的时候少泪或无泪就已经是脱水了。如果出现眼窝凹陷,皮肤弹性下降,那就已经到了中度脱水了。需口服补液盐,如果无法口服补充,请立即送医院。
3、另外,因为受轮状病毒侵袭,小肠粘膜受损,所以极易发生乳糖不耐受的现象。宝宝感染轮状病毒期间,先喝水和奶,等到喝水不吐了再开始吃米粥米糊等半流质食物,然后再逐渐过渡回固体。已经断奶喝奶粉的宝宝换成不含乳糖的腹泻奶粉,以防加重病情。
4、面对发烧的状况,坚持一贯的原则就好,物理降温为主,38.5度以上给退烧药。轮状病毒引起的发烧属于病毒感染,抗生素治疗是完全没有用的。使用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往往使体内各处的敏感菌受到抑制,并使耐药菌乘机在体内繁殖生长,导致二重感染,反而会加重腹泻。
5、还需要注意的是,在面对腹泻宝宝时,不要盲目的使用止泻药。因为发病初期,腹泻能将体内的致病菌和病毒以及它们所产生的毒素和有害物质排出体外,减少对人体的毒害作用。此时如果使用强效止泻剂,反倒把病毒残留在了体内。退烧+口服补液+连续2周口服益生菌,才是正确的护理方法。
六、宝宝腹泻常用非处方药
思密达:蒙脱石散。
1、@张思莱医师:肠黏膜保护剂思密达:该药能吸附病原,固定毒素,然后随大便排出,并能加强胃肠黏膜屏障作用,促进肠黏膜修复。
2、@和睦家药师冀连梅:思密达也叫蒙脱石散剂,靠吸附肠道的细菌或病毒等起作用,如果与其它药品或食物一起服,会吸附药品或食物,从而影响它本身的疗效,同时降低其它药品的疗效,因此思密达应与其它药品以及食物间隔至少一小时服用。
3、@儿科专家谢媛:思密达是胃肠粘膜保护剂,曾经广泛运用于腹泻治疗,随着运用的深入,国外学者做过大规模临床研究发现对于普通急性腹泻,不能缩短病程,不能减轻病情的严重度,认为作用不大,可以不用,但是思密达本身没有太多副作用,所以给宝宝服了也没有太大关系,这和腹泻时滥用抗生素截然不同。服用后让大便看起来比较成型,这里需要纠正一个误区,它并不能治疗和预防脱水,只是吸收了肠道里的水分,如果肠道丢失水分依然还在丢失,因此在某种情况下,让妈妈不能准确观察宝宝是否有脱水的倾向。但是,思密达仍然用于肠炎合并出血或其他消化道疾病的治疗 。
益生菌:
@崔玉涛:虽然不是所有微生态制剂都是益生菌制剂,但当孩子出现胃肠感染、服用抗生素等情况下,按照医生的医嘱可以服用一段时间。微生态制剂是药物,要遵医嘱,不要长期服用,不能当作保健品服用。对于婴幼儿过敏等情况需要较长时间(3-6个月)服用益生菌时,必须选用益生菌制剂。#崔玉涛谈过敏#
@崔玉涛:对于益生菌制剂,除了需要考虑细菌的菌株外,还要考虑每单位包装内细菌的数量,不小于10亿个。另外,制剂中的添加剂不应含牛奶、鸡蛋、麸质、不能额外加糖等调味剂。现在市场上有些微生态制剂含有脱脂奶粉。益生菌对改善肠道健康,调节免疫功能有一定效果,但也不是家常便饭地服用。 #崔玉涛谈过敏#
关于常用益生菌:
妈咪爱、金双歧、培菲康、思连康以及其他的益生菌(如合生元儿童益生菌冲剂)都是同一类型的微生态制剂。
但妈咪爱是2联的,也就是内只含2种益生菌,金双歧、培菲康、合生元儿童益生菌冲剂都是3联的(但含3种不同的益生菌),思连康是4联的。
因此,婴儿,早期吃妈咪爱效果都很好,但幼儿时服用妈咪爱时效果就不好,要用3联的或者4联的效果才更好。
各种益生菌所含的菌种归纳如下:
妈咪爱:粪链球菌、枯草杆菌
金双歧:(必须冰箱冷藏保存):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
培菲康:(必须冰箱冷藏保存):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
思连康:(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四联活菌片
合生元:儿童益生菌冲剂:嗜酸乳杆菌、婴儿双歧杆菌、两歧双歧杆菌
在功能主治上:这些益生菌可直接补充人体正常生理细菌,在肠道形成生物屏障,抑制肠道中某些致病菌或具有潜在危害的细菌,调整肠道菌群。因此,益生菌既有治疗腹泻的作用,也可以治疗便秘。
口服补盐液:
@崔玉涛图解家庭育儿:脱水是儿童腹泻最大的危害。脱水不仅指的是水粉的丢失,同时还有电解质的丢失。严重脱水可能造成大脑器官的损伤甚至危机生命。家长应该给孩子服米汤,苹果汁等含有糖,盐,水分的混合体。含糖的温水或者含盐的温水是没有用的。药房能买到的“口服补盐液”是最佳选择。
二、孩子便秘多是家长惹的祸
儿童便秘的症状:
如同成年人一样,儿童的排便模式也因人而异,有时候很难分辨孩子是不是真的便秘。有的孩子可能两三天都没有一次排便,但不算是便秘;有的孩子可能排便频率很高,但却很难排出大便。另外,有的孩子每天都拉很少一点大便,便秘就可能不被发现——因为大便其实都积聚在孩子的肠道里没完全排出来。如果你怀疑孩子发生了便秘,最好密切观察是否有如下症状:
1、新生儿,大便质硬,而且少于每天一次。但纯母乳喂养的孩子除外。
2、大一点的孩子,大便质硬,而且三四天才排一次便。
3、任何年龄的孩子,大便体积大、又干又硬,而且在排便时伴有腹痛。
4、在一次大的排便之后,有很短一段时间的腹痛减轻。
5、大便表面或内部有血。
6、每次排便的同时肛门处排出一点点有大便颜色的脏东西。
各年龄阶段宝宝便秘的表现:
母乳喂养导致的便秘比较少见,如果母乳婴儿出现便秘,更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的,而并非饮食因素。出生3-6周后,有些吃母乳的婴儿甚至一周才大便一次,这也是正常的,因为母乳在婴儿的消化系统里留下的固体残渣很少。只要粪便仍然是软的(不比花生酱硬),而且孩子各方面都正常,体重稳定增长,定时吃奶,就没问题。(攒肚)
吃配方奶的婴儿每天至少应排便一次,如果排便不到每天一次,而且排便时因大便坚硬而显得吃力,她可能就是便秘了,应该去看儿科医生。
婴儿期发生的便秘有可能持续终生,如果孩子在长大后没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或经常憋便的话,问题还会加重。憋便造成的大便积留高发于2-5岁、正在学习独立上卫生间、学习控制大小便的孩子身上。大一点的孩子不在家时也可能会憋便,因为她们不愿意使用自己不熟悉的厕所,这也会使问题进一步加重。
宝宝便秘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引起宝宝便秘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肠管肛门器质性病变、肠管功能紊乱引起的便秘,通常须由外科手术矫治;一类属食物性、习惯性便秘,绝大多数的婴幼儿便秘都由后者引起。
宝宝便秘的可能原因有:
一、家长喂养不当:
1、进食不足:主要是小婴儿进食太少,消化后食物中的液体被吸收残渣少,致使大便减少,便稠。如果进食中糖的含量不足也会导致肠蠕动减弱导致大便干燥。因为孩子长时间营养不足也会导致腹部和肠壁的肌张力减弱也会导致便秘。
2、膳食成分不当:
⑴、给孩子进食大量的蛋白质食品,尤其是动物性食品或者补充大量蛋白粉,而较少进食含有碳水化合物的谷类食品,造成肠道细菌分布和种类发生改变,致使肠道发酵过程减少,所以大便呈碱性而干燥。
⑵、过量补充钙剂:造成钙与牛奶中的酪蛋白结合,使得大便中含有大量的不能溶解的钙皂,也会造成便秘。
⑶、食品中膳食纤维过少:一些孩子偏肉类少吃或不吃蔬菜和水果或用水果代替蔬菜,使得食物中的膳食纤维减少,也会发生便秘。
⑷、有的孩子食物过于精细,尤其是1岁以后的孩子还吃泥状食品或者细碎的食品也会造成便秘。
⑸、家长将配方奶粉冲调的浓度高,造成肠道渗透压高,又不及时补充水(正常应该2次奶之间喂一次水),造成大便干燥。
⑹、提前喂食鲜牛奶,鲜牛奶中蛋白质含量高,酪蛋白所占比例高达80%,其矿物质含量过高,分子大,与胃酸结合形成不易消化的酪合物引起大便干燥。
二、生活环境不稳定:孩子生活不规律,如经常换生活环境生活不稳定;
三、生活习惯没养好: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按时排便习惯,难以形成或者不能形成良好的排便条件反射而引起便秘。
四、药物原因:长时间使用泻药、补铁药、抗惊厥药、利尿药、抗胆碱能药、抗酸药物,使肠蠕动减少而致便秘。
五、疾病原因:一些疾病造成肠壁肌肉乏力,功能失常造成便秘,如佝偻病、呆小症、皮肌炎、先天性肌无力等。交感功能失调也会造成腹部肌肉无力或者麻痹而造成便秘。
六、生理异常:一些孩子先天性生理异常,如巨结肠、肛门裂、脊柱裂、肛门或直肠狭窄、肿瘤都可以引起便秘。
七、心理因素:突然环境或生活习惯改变、受到意外精神刺激、或去陌生的地方、初去幼儿园、换保姆或看护人等产生的紧张焦虑等等都可以造成便秘。
便秘的治疗:
轻微或偶尔的便秘,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技巧来减轻病情:
一、咨询儿科医生,能不能给孩子多喂一点水或者西梅汁。另外,水果(特别是西梅和梨)一般都可以帮助便秘的孩子。
二、已经开始吃辅食的孩子,如果出现便秘,可能需要在孩子的日常饮食中添加一些高纤维食品,包括西梅、杏、李子、葡萄干、高纤维的蔬菜(豌豆、大豆、西兰花),以及全麦麦片和面包等。同时,尽量少吃米饭、香蕉以及非高纤维的谷类食品或面包。增加每日水摄入量也能帮助缓解便秘问题。
三、在一些更严重的病例中,儿科医生会为孩子开一些温和的缓泻药或灌肠剂。在咨询儿科医生意见之前,千万不要擅自给孩子服用任何类型的非处方缓泻药或软便剂。
导泻药是通过促进排便发射或是促进排便,以起到治疗便秘的作用。儿童便秘常用导泻药物有以下几类:
1、润滑性泻药:如开塞露等,润滑刺激肠壁软化大便。药物作用温和,但易产生依赖性,故不宜长期使用,只适合应急使用。
2、渗透性泻药:糖类渗透性导泻主要是乳果糖,几乎不被小肠吸收,在结肠被肠道菌群分解,不影响生长,比较适合治疗慢性便秘。
3、促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吗叮啉),通过增加胃肠动力,促进肠蠕动。
4、刺激性泻药:如酚酞(果导)等,药物本身或者其代谢产物刺激肠壁,使肠蠕动增加而促进排便。部分患者会有腹痛,排便后腹痛自行缓解,因作用强烈,药品本身具有刺激性,较少使用。
5、容积性泻药:如小麦麸皮、魔芋、琼脂等,主要为含纤维素物质。因作用较弱,与饮食调整差别不大,故临床已少用。
6、微生态药:调节肠道菌群,具有治疗腹泻和便秘的双向作用。
解除宝宝便秘的问题,还是要以预防为主,药物治疗只能在一时缓解孩子便秘的问题,无论使用哪种导泻药物,都务必咨询医生。
预防便秘:
1、量母乳喂养,母乳不够或者不能母乳喂养的孩子应该选择配方奶喂养,且按照配方奶冲调方法进行冲调。
2、尽量保证孩子生活规律,逐渐训练和培养孩子定时大便的良好习惯;当孩子长大到可以开始接受上厕所训练,每天都要求孩子在马桶上坐一会。给孩子一本书或一个玩具,让她放松下来。鼓励孩子坚持坐在马桶上,一直到出现排便,或者到15分钟。如果孩子做到了,记得鼓励她;如果没做到,也应该用一些积极的语言来鼓励她。
3、每天保证足量饮水,最好是白开水;
4、保证每天蔬菜和水果的入量;
5、对于还没开始学习上厕所的孩子,预防便秘的最佳方法是给她提供高纤维的饮食。而且随着孩子长大,饮食中的纤维素含量也应该增加。1岁以后适当添加粗粮,食物不要过度精细。
6、人工喂养的孩子,两次奶中间喂水一次。
7、婴幼儿避免高蛋白饮食。如果已经综合采用了高纤维饮食、增加液体摄入量、培养排便习惯等方法,孩子还是不能正常排便,那她可能是有意识地在憋便。那就应该咨询儿科医生,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每个孩子的病情都可能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孩子憋便的习惯都是在学习上厕所的阶段养成的。(注:所以要避免让孩子在大便时受惊吓或训斥。)
要点小结:
1、儿童的排便模式因人而异,有的孩子可能两三天都没有一次排便,但不算是便秘。
2、已经开始吃辅食的孩子,预防便秘的最佳方法是给她提供高纤维的饮食。
3、要避免让孩子在大便时受惊吓或训斥。
4、千万不要擅自给孩子服用任何类型的非处方缓泻药或软便剂。
三、小宝宝几天不拉便便,原来是“攒肚”了
何谓“攒肚”:
出现攒肚儿的宝宝多为母乳喂养儿。这是因为宝宝在满月后消化能力逐渐提高后对母乳能充分地进行消化、吸收,致使每天产生的食物残渣很少,不足以刺激直肠形成排便,最终导致的一种常见现象。正常的母乳喂养婴儿大便中水份占干湿比重的80%。其中有形成分内的三分之二是食物残渣,三分之一是肠道正常细菌,还有微量的矿物盐类、胆色素及衍化物、脱落的肠上皮细胞等。这些细菌是对人体有益的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粪链球菌等,它们能充分的分解食物残渣产生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供人体吸收利用,与人共生共存。而母乳喂养儿的大便中的有益菌群中主要就是这些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由于食物被充分分解食物残渣产生很少而不能及时形成对直肠的排便刺激而造成“攒肚”的。知道了这个道理,妈妈就可放心了,这是一种生理现象。
对于这种大便的状况还说明妈妈的母乳质量相当好,营养均衡,宝宝的消化能力又很好,才导致宝宝的肠蠕动不充分(因为太好吸收了,不用充分蠕动),致使出现“攒肚”的现象。
如何判断孩子是“攒肚”了?
1、纯母乳喂养或添加少量配方奶粉喂养,孩子排便间隔时间长,无痛苦表现;
2、大便不干结(金黄、质软)、排便无困难;
3、臭屁多。
攒肚和便秘的区别:
便秘是指孩子的大便次数和性状发生了改变。便秘不仅仅是指大便次数减少,更重要的是指大便硬结、干燥、排出困难。有时粪便坚硬擦伤了肠粘膜还会在粪便外粘有血丝或黏液,大而硬的粪块还会造成肛裂、肛门疼痛,使孩子食欲减退、腹胀、左下腹可触及粪块,这一点和攒肚是截然不同的。
@崔玉涛:排便间隔时间长并不意味是便秘。便秘指的是大便干结、排便困难的一种现象。排便间隔长,初期可尝试用开塞露协助排便。发现大便不干,就没必要再去纠结排便的间隔时间了,这属于“攒肚”。婴幼儿会有自己的排便规律,从每天几次,到几天一次,甚至一周一次。重点观察婴儿进食和生长情况。
专家说攒肚:
1、@崔玉涛:有些婴儿,即使母乳喂养儿,排便间隔可达数天,但大便不干。这种情况不是便秘,而是“攒肚”。只要排便间隔时间长,不影响进食,生长正常,无其它不适,家长不要紧张。不是每个婴儿都会每日排便一次,但随着辅食添加,特别是添加青菜(富含纤维素食品)后,排便逐渐规律,多为一天1次。
2、@崔玉涛:只要婴儿大便不干结,就不是便秘。仅大便间隔时间长,且无进食、情绪和生长问题,就不必紧张。这就是所谓的攒肚现象,与“上火”等无关。为此家长也不需做任何处理。很多攒肚的孩子,是因为胃肠吸收能力强的缘故。有些母乳喂养婴儿会出现攒肚。家长只要掌握了孩子排便规律即可放心了。
3、@张思莱医师:纯母乳喂养的孩子有可能出现攒肚现象,有的孩子可以连续7天不大便,但是大便接触后还是糊状大便,这种情况不需要处理,家长如果着急可以顺时针按摩腹部,也可以促进大便排出。一般这种情况大约在3~4个月好转。
4、@和睦家涂绘玲:很多宝宝2个月后大便次数开始减少,这是老话“攒肚”。因为孩子消化道吸收能力增强,形成食物残渣少,因此便次减少,表现为2-3天或7天左右排便一次。是生理现象,无需处理,更不用添加蔬菜水或水果水。
五、轮状病毒应对攻略
1、什么是轮状病毒?如何识别?
轮状病毒是在5岁以下的宝宝中多发的一种常见病,尤以6个月到2岁的宝宝最多见。一般常见于9月至3月,又称秋季腹泻。
轮状病毒主要表现为水样腹泻,伴有发烧、呕吐和腹痛。腹泻物多为白色米汤样或黄绿色蛋花样稀水便,有恶臭,但不含血或黏液,这点明显有别于细菌性腹泻。一般轮状病毒只可通过大便化验确诊。如果宝宝突发较为严重的上吐下泻,同时伴有高烧,大便无血无黏液,多为轮状病毒感染,请立即去医院,通过大便化验的方式确诊。在确诊病因之前,请拒绝一切的口服和静脉输液抗生素治疗。
2、如何护理感染轮状病毒的宝宝?
轮状病毒一般是经传染导致,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传染方式,也没有特效治疗的药物。一般因为自身免疫力和病毒的生命周期结束而痊愈,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轮状病毒没有特效药,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什么都不能做。最重要的就是要避免因为呕吐和腹泻导致脱水。轮状病毒只是短暂的难受,但是重度脱水却有可能危及生命。
1、 轻度脱水时,多喝白水或者其他补液饮料即可。
2、中度以上脱水就必须喝补液盐了,严重时需要静脉补液(挂盐水补液,不等于静脉使用抗生素)。因为细胞大量失水后,体内钾钠的含量会大幅降低影响心肌,如果再摄入白水,会更加稀释钾钠的浓度。判断脱水程度的标准很简单,如果6小时没有尿,哭的时候少泪或无泪就已经是脱水了。如果出现眼窝凹陷,皮肤弹性下降,那就已经到了中度脱水了。需口服补液盐,如果无法口服补充,请立即送医院。
3、另外,因为受轮状病毒侵袭,小肠粘膜受损,所以极易发生乳糖不耐受的现象。宝宝感染轮状病毒期间,先喝水和奶,等到喝水不吐了再开始吃米粥米糊等半流质食物,然后再逐渐过渡回固体。已经断奶喝奶粉的宝宝换成不含乳糖的腹泻奶粉,以防加重病情。
4、面对发烧的状况,坚持一贯的原则就好,物理降温为主,38.5度以上给退烧药。轮状病毒引起的发烧属于病毒感染,抗生素治疗是完全没有用的。使用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往往使体内各处的敏感菌受到抑制,并使耐药菌乘机在体内繁殖生长,导致二重感染,反而会加重腹泻。
5、还需要注意的是,在面对腹泻宝宝时,不要盲目的使用止泻药。因为发病初期,腹泻能将体内的致病菌和病毒以及它们所产生的毒素和有害物质排出体外,减少对人体的毒害作用。此时如果使用强效止泻剂,反倒把病毒残留在了体内。退烧+口服补液+连续2周口服益生菌,才是正确的护理方法。
3、轮状病毒期妈妈必备品
1、德国Oralpadon水果味口服补液盐
中度以上的脱水已经不能通过喝白水来解决,必须口服补液盐或者叫电解质水。但国内的口服补液盐味道都好奇怪,咸不拉叽的,口感不好,成人都不喜,何况孩子。这个就很好,水果味的,宝宝接受度好多了。有草莓味和香蕉味两种,妈妈们可以自己选择。
2、美国Culturelle益生菌
这是和睦家医生比较推荐的益生菌品牌之一,另一种比较推荐的是丹麦的纽曼思益生菌。前者需要海淘,后者国内进口药店有卖,后者价格更贵。益生菌不是药,是用来调节宝宝紊乱的肠道菌群,建立有益菌环境的。所以一般要坚持服用至少1-2周。国内有一种药叫妈咪爱,跟它的功能差不多,也是属于益生菌类药。但妈咪爱里有一味屎肠球菌属于耐药菌株,在美国FDA是被禁用的。所以就不推荐了。
3、退烧药:强生美林、泰诺林
4、关于轮状病毒疫苗
预防疾病:小儿秋季腹泻。主要发生在秋冬季节,每年的九十月份是发病高峰期,可能会导致宝宝死亡。
禁忌:患急性严重发热性疾病;过敏体质或有过敏史的宝宝。
接种反应:反应也较轻微,个别宝宝会出现放射性呕吐、低烧和一过性轻微腹泻,一般不需处理,重症请就医。
相关问题:
@张思莱医师:轮状病毒疫苗每年需要接种一次,最好在秋天来临之前接种,一般在6、7月接种最好。
@崔玉涛:轮状病毒疫苗是口服制剂,服后可刺激体内产生抗体以预防轮状病毒性胃肠炎。实际上接种后不一定能获得100%预防效果,但接种后再次受轮状病毒感染时,症状会较轻。
@育儿专家-王玉玮:腹泻病毒有好多种,轮状病毒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轮状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目前对该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腹泻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抗菌素无效,接种轮状病毒活疫苗是预防的唯一有效手段。虽然轮状病毒疫苗不能给予宝宝全面的保护,但是可以避免严重腹泻,如果宝宝的体质比较差,可以考虑接种。
六、宝宝腹泻常用非处方药
思密达:蒙脱石散。
1、@张思莱医师:肠黏膜保护剂思密达:该药能吸附病原,固定毒素,然后随大便排出,并能加强胃肠黏膜屏障作用,促进肠黏膜修复。
2、@和睦家药师冀连梅:思密达也叫蒙脱石散剂,靠吸附肠道的细菌或病毒等起作用,如果与其它药品或食物一起服,会吸附药品或食物,从而影响它本身的疗效,同时降低其它药品的疗效,因此思密达应与其它药品以及食物间隔至少一小时服用。
3、@儿科专家谢媛:思密达是胃肠粘膜保护剂,曾经广泛运用于腹泻治疗,随着运用的深入,国外学者做过大规模临床研究发现对于普通急性腹泻,不能缩短病程,不能减轻病情的严重度,认为作用不大,可以不用,但是思密达本身没有太多副作用,所以给宝宝服了也没有太大关系,这和腹泻时滥用抗生素截然不同。服用后让大便看起来比较成型,这里需要纠正一个误区,它并不能治疗和预防脱水,只是吸收了肠道里的水分,如果肠道丢失水分依然还在丢失,因此在某种情况下,让妈妈不能准确观察宝宝是否有脱水的倾向。但是,思密达仍然用于肠炎合并出血或其他消化道疾病的治疗 。
益生菌:
@崔玉涛:虽然不是所有微生态制剂都是益生菌制剂,但当孩子出现胃肠感染、服用抗生素等情况下,按照医生的医嘱可以服用一段时间。微生态制剂是药物,要遵医嘱,不要长期服用,不能当作保健品服用。对于婴幼儿过敏等情况需要较长时间(3-6个月)服用益生菌时,必须选用益生菌制剂。#崔玉涛谈过敏#
@崔玉涛:对于益生菌制剂,除了需要考虑细菌的菌株外,还要考虑每单位包装内细菌的数量,不小于10亿个。另外,制剂中的添加剂不应含牛奶、鸡蛋、麸质、不能额外加糖等调味剂。现在市场上有些微生态制剂含有脱脂奶粉。益生菌对改善肠道健康,调节免疫功能有一定效果,但也不是家常便饭地服用。 #崔玉涛谈过敏#
关于常用益生菌:
妈咪爱、金双歧、培菲康、思连康以及其他的益生菌(如合生元儿童益生菌冲剂)都是同一类型的微生态制剂。
但妈咪爱是2联的,也就是内只含2种益生菌,金双歧、培菲康、合生元儿童益生菌冲剂都是3联的(但含3种不同的益生菌),思连康是4联的。
因此,婴儿,早期吃妈咪爱效果都很好,但幼儿时服用妈咪爱时效果就不好,要用3联的或者4联的效果才更好。
各种益生菌所含的菌种归纳如下:
妈咪爱:粪链球菌、枯草杆菌
金双歧:(必须冰箱冷藏保存):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
培菲康:(必须冰箱冷藏保存):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
思连康:(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四联活菌片
合生元:儿童益生菌冲剂:嗜酸乳杆菌、婴儿双歧杆菌、两歧双歧杆菌
在功能主治上:这些益生菌可直接补充人体正常生理细菌,在肠道形成生物屏障,抑制肠道中某些致病菌或具有潜在危害的细菌,调整肠道菌群。因此,益生菌既有治疗腹泻的作用,也可以治疗便秘。
口服补盐液:
@崔玉涛图解家庭育儿:脱水是儿童腹泻最大的危害。脱水不仅指的是水粉的丢失,同时还有电解质的丢失。严重脱水可能造成大脑器官的损伤甚至危机生命。家长应该给孩子服米汤,苹果汁等含有糖,盐,水分的混合体。含糖的温水或者含盐的温水是没有用的。药房能买到的“口服补盐液”是最佳选择。